不对,皇陵为了防盗,墓道口是绝对不可能让外人知晓的,为什么现在好像所有人都知道怎么进入他的泰陵?
李隆基明明记得自己交代过,地宫的墓道口一定要藏好!
难道太子没有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建造泰陵?
还是说那些工匠将这件事泄露了出去?
那他的地宫还好吗?他的尸骨还好吗?
所有的大臣们都紧紧的闭上了嘴巴,生怕暴躁的皇帝迁怒他们,现在的李隆基已经不是开元年间的那位睿智明君了!
这可是关系到死后能不能得到安宁的头等大事,华夏人都很看重身后事,皇帝尤甚,如今他们陛下的陵墓可能被盗了啊!
众位大臣看着红温的李隆基,死死的低下了头: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招惹皇帝了。
锵锵!终于上来了!累死我了!
这里,就是泰陵的墓道口了。
唐欣欣一边用手小心的拨动着树枝,一边小心翼翼的往里走。
周围的树木生长的十分茂密,几乎将整座山壁完全遮挡,树枝上的尖刺锋利尖锐,需要格外小心才能避过去。
就这几步路,唐欣欣走的万分艰难。
这里的石壁上,有着明显开凿过的痕迹,穿过这些树枝,这个凹进去的石壁,里面就是泰陵的墓道口了。
真正的墓道口应该是在这个地方往下几米,但是泰陵的地宫并没有开启,所以谁都不知道里面的情况。
唐欣欣拿着手机,给大家看石壁上一道道的凿痕。
按照史书记载推测,里面不仅有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的棺椁,还有唐朝宰相王缙为李隆基撰写的哀册,除此之外,应该还有大量陪葬的珍贵文物字画、金银珠宝等等。
那么这座泰陵的墓道口都露出来了,里面是否完好无损呢?
答案是否定的,唐朝的帝陵基本上处于一个全部被盗的状态,唐朝十八帝陵中,完全没有被盗的,只有乾陵。
我们从两段史料中来看泰陵是否被盗,一是《新五代史*温韬传》,这本史书中记载,温韬几乎将所有的唐帝陵挖了个遍,泰陵应该并没有幸免。
另一个则是宋朝,北宋开宝六年,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下令,将五代十国时期所有被盗过的帝陵进行维修回填。
其中就记载了泰陵的维修过程: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的棺椁都被打开了,泰陵中的陪葬品被盗掘一空,李隆基的尸骨也暴露在空气中。
按照当时的记载,宋朝人是将唐玄宗的尸骨重新整理,穿上了新的法服和常服,再次进行了安葬之后,才将泰陵的墓道重新封好。
所以,泰陵很大的可能,已经被盗空了。
泰陵的建造历经三十三年,而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,泰陵的修建并没有完成,后来李隆基驾崩后,他的儿子,唐肃宗李亨在十三天后也随之驾崩。
所以当时本就经历了战乱的唐王朝,还要同时开工修建两座帝陵,这对于大唐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唐玄宗的石像生这样小,也就可以理解了,要是地上建筑还能保存的话,应该也可以看到泰陵建造前期和后期的差距。
好了,这座泰陵我们就看到这里,明天同一时间,我们来说一说,这位不论是粉还是黑,都希望他能少活二十年的唐明皇!
明天,我们不见不散!
得知李隆基身份的一瞬间,李旦和他的家眷们就被武则天放出了东宫。
李旦战战兢兢的跪在自家母亲的脚下,旁边则是被紧急召回洛阳的庐陵王李显。
此时的李隆基只有十几岁,但是已经很是精明,他明白此时的情形对自己十分不利。
李隆基在被幽禁的这段时间中一直没有放弃自己,相比起其他已经开始暗淡无光的堂兄弟们,李隆基仍旧保持着天皇贵胄的风范。
“见过皇祖母!”此时不过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李隆基竭力保持镇定。
太平公主看着眼前这个挺拔英俊的少年郎,好奇的绕着他走了一圈。
“不愧是未来的唐玄宗啊!比起我其他几个侄儿确实是强那么一点!”太平公主点点头。
李隆基努力在嘴角扯出一个笑容:“皇姑姑谬赞了!”
虽说有些谄媚,但李旦和李显都对李隆基这种表现比较满意,这可是阿母最喜欢的妹妹,能够跟她打好关系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!
李旦:三郎!耶耶的三郎!我等还能不能活着,就靠你了!
李隆基仿佛感应到什么一般看了自家亲爹一眼:耶耶!你是不是忘了什么!天幕上那个前明后昏的皇帝,就是你儿子我啊!我已经自身难保了,还怎么保住你们啊!!!
未来的我!你可真的是太会坑人了!!
哈喽,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吖,我是你们准时开播的up主欣欣!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下这位将大唐带上巅峰后,又将大唐推入深渊的唐玄宗!
我们要将唐玄宗的生平分为三个部分,分
第330章 安史之乱4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